近日股票配资学习平台,第十届广东专利奖评选结果揭晓。其中,位于南沙的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卫视博”)凭借发明专利“折叠式人工玻璃体制造方法及其模具”荣获金奖,成为本届榜单中南沙区的突出代表。据悉,该奖项是广东省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彰显了南沙企业在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转化上的重大突破。
国际首创
保护眼球的最后一道屏障
由卫视博研发的全球首个可挽救眼球的人工器官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入选国家药监局改革开放40周年典型案例,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标志性成果,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11个国家开展临床应用,服务全球患者6000多名,为全球眼外伤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据悉,FCVB由球囊、引流管、引流阀和固定襻组成,由美国FDA批准的进口医用硅胶聚合物制成。术中将球囊折叠植入玻璃体腔,通过引流阀注入硅油,通过固定襻和引流管缝线将球囊双襻固定在眼内,隔绝硅油对睫状体的伤害。此外,该产品可以保留后房空间,让睫状体自身缓慢恢复功能,维持眼压;避免硅油乳化和移位;全方位支撑视网膜和保持眼球形态。
“FCVB是全球创新产品,国外也没有,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未知的。从实验室产品到正式的上市产品,一路走来用了很多时间,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在实验和临床探索中优化、改进产品。”卫视博董事长、总经理高前应表示。
2018年,卫视博搬到了广东医谷,这也是第一家入驻广东医谷的企业。
“我们选择来南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还有很多的政府扶持政策,这是非常吸引我们的。加之广东医谷专注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不少上下游企业,近年来依托广东医谷的生态优势,我们也积极和园区内企业进行了联动合作。”卫视博技术经理王莹玉说。
“图南智”创新生态
创新“金果”挂满枝头
南沙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获奖是南沙区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的缩影,通过政策、培育、服务协同发力,推动技术成果高效转化。
近年来,南沙出台“知识产权十条”,率先在区内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对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并纳入首批“免申即享”服务清单。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资助奖励资金约356万元,其中“免申即享”扶持资金130万元。
同时,南沙持续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精准布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产业专利导航,在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7项,撬动经济效益超9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广州市南沙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建成,集聚商标、专利版权等40项服务,实现知识产权“三合一”“一站式”公共服务;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沙分中心和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沙分中心设立,企业在南沙开展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授权周期缩短70%;粤港澳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上线“专利+AI”专利可视化机制,推动创新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智能导航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南沙累计已获中国专利奖19件、广东专利奖10件,5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1家企业获评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4年全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569件,同比增长27.9%,增速居广州第二;新增注册商标14659件,累计注册商标已达156720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64.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件。
南沙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金奖的诞生,不仅是单一企业的突破,更是区域创新生态的验证。南沙正厚植知识产权沃土,加速从“制造高地”迈向“创造强极”。未来,随着《南沙方案》深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南沙有望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产出更多“大国重器”级专利成果,以知识产权“金钥匙”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南方+记者 张翊伟
通讯员 南沙区市场监管局 何倩蓥股票配资学习平台
怀远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